5月6日清晨,颍州区新大陆小区居民李玉芳拎着菜篮步入单元楼,轻触新电梯按键,银灰色轿厢平稳升至6楼。“以前老电梯运行总‘咯吱’响,现在又快又稳当。”李玉芳开心地说。
这暖心场景是我市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老旧住宅电梯更新工程的缩影。随着近期最后一台电梯监督检验报告出具,全市37台工作超15年的“高龄”电梯全部完成安全升级。
2024年,中央财政超长期特别国债首次将老旧住宅电梯更新纳入支持范围。我市抢抓政策机遇,通过“以旧换新”“以旧更新”方式,推动电梯安全治理从“被动保障”转向“靠前护航”。去年8月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对全市老旧电梯展开“地毯式”排查。
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总工程师严亨介绍,技术人员采用“望闻问切”工作法,通过振动检测仪、钢丝绳探伤仪等专业设备,对电梯进行全方位“体检”,发现37台电梯使用年限超过15年,存在钢丝绳锈蚀、控制系统老化等安全隐患。“我们为每台电梯建立了专属‘健康档案’,更新资金通过‘特别国债+业主分摊’多元渠道解决,项目受益面覆盖9个小区370余户居民。”严亨介绍。
电梯检验师的工作记录簿上,记载着4月底在阜城一小区检验时的场景。当时,电梯检验师发现一台电梯紧急救援工具与程序不符,存在“无法救援”风险。技术团队连夜出具整改意见书,48小时内完成复检。“就像医生体检,从钢丝绳到按钮全流程‘把脉’。”严亨指着便携式噪声测试仪说。针对轿厢缓冲器固定不稳、对重越程距离超标等“顽疾”,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建立“一梯一策”技术方案,组建5支突击队,落实“24小时响应”机制,确保隐患及时排除、群众出行顺畅。
“国债资金用出实效,更要管出长效。”在市市场监管局电梯应急“96366”服务平台中控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科长郭新亮正通过智慧监控系统,查看电梯运行情况。“电梯异常实时推送报警,救援响应缩至15分钟。”目前,该平台已接入全市4万余台电梯运行数据。
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高峰表示,下一步,将把电梯检验数据接入城市生命线工程,通过大数据平台推进智慧技术服务。眼下,新一轮老旧电梯的安全状况摸底已经启动,更多居民将告别“乘梯忧”、实现“上下安”。
全媒体记者 郝思雅
编辑 杨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