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上海海关通报了今年上半年上海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上海外贸顶住压力、稳健前行,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上半年,上海市实现外贸进出口2.15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9527亿元,增长11.1%;进口1.2万亿元,下降3.6%。
总体上可以用5个带“5”的数字来概括——
第一个是“5”。从月度走势看,上海市进出口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6月单月进出口3678.4亿元,增长5.4%,其中出口、进口实现双增长,分别增长9.3%、2.4%,进出口稳中向好趋势明显。
第二个是“50”。上半年,与上海之间外贸规模超50亿元的贸易伙伴达50个,比上一年增加了4个,上海对167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放到全年来看,百亿伙伴俱乐部有望继续扩容。上海的外贸网络越织越密,“朋友圈”越扩越大。
第三个是“500”。上海市外贸增速进一步加快,半年进出口增加值超500亿元,已经接近了去年全年的增量,推动上半年外贸进出口规模站稳2万亿元台阶,刷新了历史同期纪录。
第四个是“5000”。上海市深度融入全球产供链体系,上半年有进出口记录的7700多个商品中,近5000个实现增长,品类涵盖电子零部件、重要装备等,贯穿了产业链上中下游。
第五个是“50000”。上海市外贸经营主体稳中有增,上半年有进出口记录的企业超5万家。其中,既有规模超百亿元的大型企业,也有大量小微企业。各类企业犹如源源不断的活水,为上海外贸注入强劲动力,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坚实基石。
五大亮点彰显外贸韧性
上海海关副关长柳波总结上半年特点为“韧性足、活力强、动能新、表现优、畅通快”。
韧性足:二季度进出口1.14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7.2%,较一季度由降转增。
活力强:民营企业达4.1万家,增长7.6%,专精特新企业进出口增速7%,高于整体。
动能新:高技术产品出口2396.4亿元,占出口总值25.2%,液化天然气船、手术机器人等增长显著。
平台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8644.5亿元,增长7.3%,外高桥保税区贡献近5000亿元。
畅通快:上海口岸占全国进出口近1/4,海运空运优势明显,汽车出口超10万辆/月,水果进口高效通关。
海关便利化措施成效显著
上海海关综合处介绍,5月出台的33项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已落地见效。货物通关时效提升,如“1+N”查检模式压缩作业时长50%以上,支持冰鲜水产品“新鲜”通关。服务重点产业有力,惠企政策“免审即享”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款2.53亿元。此外,监管处表示,离境退税业务量激增,上半年验核6.4万票,同比增长143.1%,三项“加速键”模式提升验核效率3倍。食安处重点提及支持“东方美谷”化妆品产业,6月出口增长29%,措施包括优化取样策略和知识产权保护。
“”智关强国”行动赋能开放
统计处强调,“智关强国”25项年度项目成效突出。风险防控更精准,如“空港疫情风险智能预测模型”保障日均11万旅客快速通关;赋能产业创新,CAR-T细胞治疗药品通关仅4小时;对接国际规则,自贸试验区进出口超1.1万亿元。同时,海关促进民生福祉,如“白名单+差异化合格评定”模式支持国际新品首发。
长三角一体化助力区域外贸
综合处介绍,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8.16万亿元,增长5.4%,占全国37.4%。上海海关牵头深化区域协作: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简化特殊物品审批;促进物流畅通,如苏州航空前置货站节约物流成本30%;优化营商环境,建立跨关区AEO培育机制。G60科创走廊企业出海服务联盟助力全球市场开拓。
上海海关表示,下阶段将继续贯彻落实好海关总署和上海市的各项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部署,为企业“搭台铺路”,让更多上海好货扬帆出海,也让更多全球好物走进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