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撤销,岗位缩减,公司让员工抓阄定去留?以这样的方式解除劳动关系,法院会如何判决?近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给出答案:公司行为违法!
该案件大概情况是,涉事物业公司告知三名司机,因公司项目撤销,现岗位仅需保留两名司机,三人需通过抓阄形式决定去留,抽中“离开”的人需要解除劳动关系。其中1人抽中了“离开”的签,被要求不用再到岗。该司机认为这一行为系违法解除劳动关系,须支付赔偿金,将该物业公司诉诸法院。
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案件近年来多发频发,但用人单位以抓阄决定员工去留,这种方式并不多见,颇具看点。众所周知,抓阄是面对决策难题时随机分配的一种方式,这在古代比较常见。在现代社会中,摇号分配取代了抓阄,更加合理透明。虽然说抓阄游戏也蕴含机会平等,但并不是适合每一种决策。
比如上述物业公司抓阄决定员工去留,就是非常荒唐的决策方式。表面上看,这三名司机谁去谁留,抓阄结果说了算,但实际上,该公司是在推卸自身责任,以非法方式来裁员。所谓推卸责任,是指本应该由企业依法解决裁员问题,但该公司却交给“抓阄”,既不想得罪被裁员工,也不想承担违法后果。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按第二十七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但上述公司只以抓阄决定员工去留,并未提及补偿。
劳动合同法也规定,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也就是说,即便上述企业因项目撤销、岗位缩减需要裁员,也应该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操作,而不是任性地将抓阄作为决策方式。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裁员方式,若劳动者通过仲裁或法院维权,用人单位注定失败。
正如法官所说,采用抓阄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辞退员工,暴露出的是用人单位对劳动法律和劳动者权益的漠视,也违背了用工管理的基本规范。该企业之所以“逆法而行”,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劳动者处于一强一弱的关系,以何种方式来裁员,并不是员工或工会说了算,而是企业以霸道的态度来决定。
但让该物业公司没有想到的是,在抓阄中抽中“离开”签的司机,并没有接受抓阄结果,而是拿起了法律武器进行维权。而一审法院认定该物业公司属于违法解除双方之间劳动关系,应支付赔偿金1.8万元。二审法院经审理维持原判,则是依法为弱势的劳动者在撑腰,让强势的用人单位付出应有代价。
该案件判决给所有用人单位上了一课,既提醒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少玩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把戏,也提醒用人单位按照平等自愿原则处理劳动关系,不要以强凌弱。否则,不仅会“吃官司”付出代价,而且也影响人才引进和员工队伍稳定性。另外,其他劳动者维权要从该案件看到信心。
该公司仍以抓阄决定员工去留,这是一种草莽式、霸道式的裁员方式,而平等规范才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正确相处方式。(作者:冯海宁)

综合编辑:李明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