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于8月22日(周五)15:00,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处暑)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 谢杨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会。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孔肯雅热防控成效。昨日,广东省新发病例已由一个月前高峰日的近700例降至36例,佛山市、广州市降至低水平散发状态。广西壮族自治区昨日报告21例,主要在南宁市、百色市,呈低水平散发状态。蚊虫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需要常态化开展,个人防护要做好。
下面,发布“时令节气与健康”相关信息。处暑是秋季第二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酷夏逐渐转为凉秋,日夜温差较大,在此提醒大家不要着凉,特别是老人、孩子和抵抗力比较弱的人群,早晚适当添加衣物,避免着凉。
同时,随着暑假陆续结束,开学季即将到来,这段时间家长需要多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帮助孩子们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新的学期。
另外,今年9月1日是我国第19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建议大家把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点滴中,饮食方面注意减盐、减油、减糖,运动方面养成长期锻炼和户外活动的习惯,使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聚焦处暑时节养生保健、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科学运动等有关问题,请各位嘉宾共同回答大家的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许云女士;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厉彦虎先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华先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毕宇芳女士;山东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张丽女士。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新华社记者
处暑时节暑气渐退而凉意渐起,昼夜温差增大,但是白天依旧比较炎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老虎”,在这个时节,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春捂秋冻”呢?谢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许云

处暑代表暑气将去,这个时间段就标志着我们炎热的三伏天即将结束了,虽然在我国有些地方还会出现高温短期的回调,但是绝大部分地区也已经开始出现昼夜温差增大、气温下降的现象。而且我们现在在办公室、在交通工具上都会有空调的开放,所以在这个时候,都会产生一些外寒。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段,适当进行一些“秋冻”,是可以增加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同时可以增加我们耐寒的能力。同时,我们的血管随着气温下降的收缩,也会使得我们的血液循环加速,而促进我们心血管的功能。在这个时间,虽然我们提倡有“秋冻”,但是叫“该捂捂、该冻冻”,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有些地方还是要捂起来,不能都露在外面。我们尤其要重视三个位置。一个位置是我们的肩部,肩部是我们肺经循行重要的部位,所以在这个时间段,我们就要开始着一些盖住肩部的衣物,不要再穿类似于跨栏背心这样的衣服了。第二个位置就是我们的腰和腹,腰腹是我们十二经络循行,以及奇经八脉循行的主要部位,也是我们阳气之所在。我们阳气之根在这个地方,随着外部气温的下降,我们体内的阳气也在逐渐的衰减。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护住我们的腰腹,尤其是爱美的女孩要开始减少着一些露脐装,老年人就要更加注意腰腹部位的保护。当然了,我们在这里还要强调的是,对于一些免疫力比较低的、体弱的老年人,我们还是要加强衣物的增加,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秋冻”,这个时候适当地保暖才是硬道理。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想要身心健康,肯定是离不开体育锻炼,请问青少年如何科学开展体育活动呢?谢谢。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 厉彦虎

感谢提问。现在青少年面临很多身体健康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像近视问题、肥胖问题、脊柱侧弯问题,还有心理问题。咱们说健康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身体健康,一个是心理健康,现在很多青少年有一颗“玻璃心”,就是承受挫折能力比较差,这些需要体育运动来干预,所以体育运动对孩子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咱们说体育是最好的锤炼教育、磨炼教育、挫折教育、伤痛教育、成长教育、尊重规则教育,孩子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比赛,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对他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体育运动要遵守几个原则:第一个是全面性原则,孩子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包括个人运动、集体运动、各种娱乐运动都要参加。第二个是循序渐进原则,孩子要逐渐提升运动能力,对他的骨骼发育、神经发育、内分泌的功能都非常有好处。运动要注意室内、室外的结合,长期在室内运动不见阳光,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所以要室内、室外结合。还有一个是局部和整体结合,避免过多地做局部运动,运动太局限对全身的平衡也不利。还有一个是集体活动非常重要,孩子长期不参加集体活动,他的集体荣誉感会缺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利。还有一个是避免孩子过早地参加单项体育运动,单项体育运动存在职业病的风险,像咱们听到“网球肘”“足球踝”这些职业伤病。还是要避免过早参与单项体育,要参加各类运动,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个就是在孩子的运动中要注意三个要素,就是“光、视、形”这三个要素。什么叫“光”呢?就是孩子要见阳光,孩子户外运动非常重要,因为孩子生长期的时候,他的骨骼发育、肌肉发育、神经发育、内分泌发育都需要阳光照射。在户外阳光照射的时候,他的身体吸收光线,对他维生素D的合成非常重要,对他的骨骼发育非常重要。户外运动、有氧运动,促进孩子骨骼发育、肌肉发育非常重要,所以光非常重要。咱们一般要求孩子至少有两个小时的户外运动比较合适,现在很多孩子上课就是披星戴月,见阳光比较少,对孩子生长发育比较不利。
第二个是“视”,视力是说孩子长期在室内,低头伏案太久。孩子近视问题非常严重。课间延长,上课时间缩短,这样孩子有时间到户外去见阳光、往远处看,对视力非常重要。低头看书20分钟,要抬头往远处看20秒,有利眼球肌肉的调节。还有一个是写作业姿势有“三个一”,身体要离桌子一拳远,离作业本或者书本要一尺,还有一个是握笔的时候离笔尖一寸,“三个一”,可以保证他的姿势比较健康。
还有一个是“形”,形体的管理非常重要,咱们说一句话叫“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现在好多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各种变形姿势,歪着坐、拧着坐、靠着坐、塌着坐、瘫着坐,这种姿势可能造成孩子脊柱失衡非常严重,造成体形不健美、不健康,时间久了之后造成脊柱健康问题,诱发早期颈椎病的发生,造成脸部变形、大脑缺血。脊柱变形,还增加视力疲劳,大脑功能会出现一些障碍。脊柱变形以后还会造成心理功能伤害,包括身体的四肢不协调,增加运动时的风险。所以这几个要素非常重要,刚才说不但运动要全面,自我管理也很重要,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还有心理习惯。谢谢。
央广网记者
我们知道,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有一些家长就会很紧张,甚至过度敏感,担心孩子是不是出现了心理问题,在治疗的时候也会担心用药会不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我想请问应该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真的产生了心理问题?该如何看待用药的安全性问题?谢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 崔永华

谢谢您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要想判断孩子是不是出现了心理问题有两步,第一步是我们要观察孩子的言语、情绪和行为有没有持续1周以上的负性变化。比方,有没有孩子经常说奇怪的话,经常自言自语,或者经常说一些消极的话,比如觉得“活着真没意思”等。有没有经常的紧张害怕、容易哭泣?或者变得孤僻,经常出现攻击性的行为、频繁说谎等。第二步,我们要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纵向比较,是和孩子以前相比较,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同,比方和以前相比较,孩子有没有变得懒散、变得消极、变得学习退步、变得沉迷于网络,或者是出现奇怪的言行举止等;横向比较,是和其他同年龄的孩子比较看有没有什么不同,比如有没有上课或写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或者是不遵守规则、不合群等等。如果我们刚才说的“负性变化”和“不同”,明显影响了孩子的生活、学习和社交功能,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孩子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干预、物理治疗等。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的方法不一样,有的需要药物治疗,有的需要心理治疗或者其他治疗,有的需要几种方法联合治疗。具体用什么方法治疗要由专业人员根据病情综合考量来决定。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的、科学的药物治疗是安全的,一般不需要过分担心副作用的问题。谢谢。
《澳门月刊》记者
随着托幼机构、学校迎来开学季,请问学生需要重点提防哪些传染病,怎样做好个人防护?谢谢。
山东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 张丽

感谢你的提问,这也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托幼机构和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聚集的场所,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开学季学生重点关注的传染病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百日咳、肺结核还有新冠等;二是肠道传染病,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手足口病、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等;第三是南方的孩子要提防虫媒传染病,包括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预防传染病,重点要做到以下五点:一是勤洗手。家长要培养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好习惯,家长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外出后,接触孩子之前,也要记得洗手。另外,如果是咳嗽、打喷嚏,要记得用纸巾掩住口鼻,要及时洗手,不要用脏手去摸自己的口、眼、鼻等。二是注意居家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每天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另外要做好孩子玩具等物品的消毒,减少病毒和细菌的存活;另外也要记得灭蚊防蚊;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饭需要加热后再食用。三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家长开学前要帮助自己的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以便孩子开学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学习和生活节奏。四是全程、及时接种疫苗,很多传染病是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的,比如像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百日咳、水痘、手足口病、新冠等都是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的,所以要全程、及时接种疫苗。五是要加强对孩子健康的关注,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时,应该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带病上学。如果是住集体宿舍的孩子,除了做到以上几点,还要注意不要共用个人的生活用品。谢谢。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记者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血糖水平?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调整,来帮助自己保持一个正常的血糖状态?谢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 毕宇芳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确实,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会有不少的不良习惯,会影响到血糖的稳定性,也有一些会使血糖处于偏高的状态。主要有这样一些不良的习惯:
首先是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说经常不吃早餐,会导致血糖不稳定,或者是长期吃外卖食品,会导致油脂摄入过多,蔬菜和膳食纤维摄入比较少,也会使血糖处于相对比较高的状态。此外,经常喝奶茶等含糖饮料,或者蛋糕等高糖食物,也会导致我们的血糖在短期之内快速增高。所以其实我们是建议大家能够规律饮食,同时在饮食过程当中能够保持营养的平衡,尽可能地、适当地去增加一些全谷物或者是杂豆类的摄入,但尽可能减少精加工谷物的摄入。同时在饮食烹饪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糖类、盐类和油脂类的摄入。
第二方面是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比如说久坐或者是缺乏锻炼。我们如果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当中,长期处在久坐的状态,或者是休闲的时候经常坐着看电视、看手机,这样的一些行为都会让我们身体里面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让血糖处在一个相对偏高的状态。所以我们也是建议如果有可能的话,尽可能地规律运动,或者至少在日常生活工作的状态当中,我们建议尽可能每个小时能够站起来活动几分钟,这样可以避免较长时间处于坐位的姿势。
第三个是要注意睡眠的习惯和规律,如果说平时睡得比较晚,或者经常加班到很晚,或者是在睡前喜欢用电子产品如看手机等等,这样都会导致睡得比较晚,或者是比较不容易入睡,也会影响睡眠质量。这些都会导致血糖的增高或不稳定。所以我们建议要有规律的作息,尽可能在睡前不要去使用电子产品,也不要在睡前食入过多含糖的食物或者饮料,尽可能保持充足的、优质的睡眠质量。
第四点是我们往往会忽视,但其实也是比较重要的,就是关于压力。实际上,情绪和压力也会导致我们身体里面激素的平衡异常,也会导致血糖的增高或者不稳定。所以如果说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建议可以尝试通过交流、休息来舒缓压力,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请专业的工作人员,对于我们的情绪和压力进行一些专业的评估和疏导,尽可能地保持身心健康。
所以上面所提到的这些不良习惯都是有可能让血糖处于增高或者是不稳定的情况,希望能够通过我们适当的调整来改善这些不良习惯,尽可能预防糖尿病,保持比较好的血糖状态。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有些人认为“秋乏是没睡够,多补觉就行”,中医应对秋乏有什么好办法?另外,有什么方便实用的穴位按摩方法可供大家自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许云
感谢您的提问。在处暑这个时节,容易出现两种状态的秋乏。一种秋乏我们叫是气虚型的秋乏,这种人容易产生乏力、气短、出虚汗,越困越睡不着觉的状态,这种人我们比较推荐他食用一些黄芪、黄精、西洋参,还有补气的产品,比如山药,这样可以补气血,解决他的秋乏。还有一种人是痰湿型的秋乏,痰湿型秋乏的这种人,一般情况下他的皮肤偏油腻一些,容易出现一些腹型的肥胖,还有出现大便不是很清爽的状态,这种人会容易出现下午比较困倦的状态。像这种人,我们比较推荐他食用一些枇杷、萝卜、陈皮、茯苓这些可以健脾化湿的食材或者药材,去应对秋乏。同时,我们也推荐在这个时间段可以睡一些“子午觉”,就是选择在中午11点到1点钟这个时间段,这两个小时之内我们睡15~20分钟,可以起到缓解大脑疲劳、改善秋乏的状态。
当然,您刚才也提到有没有相应的穴位,我们对成年人和儿童有不同的推荐。对成年人来讲,我们比较推荐手腕上的穴位,大家可以把两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所对应的桡侧这个地方有个小小的凹陷,这个凹陷按下去有酸麻胀痛的感觉,这个叫太渊穴,另外还有一个穴位是在腕横纹的小指这一侧,腕横纹肌腱上面有一个小小的凹陷,这个叫神门穴。我们可以把自己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按在这两个穴位上进行轻轻的按揉,感觉到自己的手腕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按揉3~5分钟之后再换对侧手。这两个穴位来自我们的肺经和心经,所以他们可以在处暑这个时节给大家补益心气,提神醒脑。
对于孩子来讲,我们推荐三个小动作,我们比较关注孩子的耳朵,因为耳为宗脉之所聚,我们先把手作为一个剪刀手,来揉搓孩子的耳根。第二个动作是把我们的手,食指放在耳尖下三角窝的位置进行点按,10次以上就可以,把手提起来,拉住我们的两个耳尖,向上提拉,直到耳尖发热为止。第三个动作是对应我们的耳垂,我们的耳垂先用拇指和食指进行按揉10次以上,然后再向下提拉我们的耳垂,达到耳垂发热为止。这三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进行大脑皮层的刺激,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开学季。当然,我们在这里也提醒一下,不是很推荐我们的孩子去服用或者饮用更多功能性的提神饮料,因为这些饮料中,大部分都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大量服用咖啡因,可能会导致孩子睡眠障碍、注意力的不集中,还容易影响孩子们的神经和骨骼的发育。谢谢您的提问。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当下骑自行车还有跑马拉松这些运动是非常流行的,想问进行这些运动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谢谢。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 厉彦虎
感谢您的提问。现在体育热,确实有些“骑团”“跑团”特别多,也有一些人每天晒步数,每天跑的时候要达到1万步、2万步、3万步。这虽然是个好现象,但也有一些问题。首先说骑行,骑行是一个运动方式,大家骑自行车的时候要弯着腰、头向前,还要戴一些防护的用品,在拥挤的街道骑的时候很危险,容易摔倒,骨折、脑震荡等问题会出现。另外,长期弯腰姿势,腰椎容易诱发膨出、突出,还有很多弯腰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腰椎滑脱比较多,也存在髋关节撞击、膝关节磨损等问题。所以真的喜欢骑行,要注意做好拉伸和保护。骑行之前做身体平衡拉伸,骑行之后做腰椎、下肢的拉伸,来保护身体,避免产生疲劳。
第二个说马拉松,现在马拉松特别热,全国每年有上千场马拉松比赛,好多人以参加马拉松为荣,跑了马拉松之后要晒一下。其实马拉松是个极限运动,它只适合少数的、训练有素的人参与。极限运动不等于健康运动。如果真的要喜欢马拉松也不反对,需要长期、循序渐进地进行各种训练,逐渐提升身体肌肉功能、内脏功能、神经协调能力、极限耐受能力,还有强大的对意外的接受能力,所以一定要记住,马拉松不能作为全民推广的健康运动方式,应是少数人的爱好。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有家长反映孩子最近总是高兴不起来,干什么都觉得没有意思,容易发脾气,食欲下降,有时还会失眠,遇到这些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谢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 崔永华
谢谢您的提问。临近开学了,孩子容易出现心理不适应的表现。家长反映的这些状况,提示孩子可能出现了抑郁情绪。抑郁情绪不同于抑郁症,二者核心区别有三点:第一,持续时间不同。抑郁情绪持续时间是2周以内;抑郁症持续时间是2周以上。二是严重程度不同。抑郁情绪程度相对较轻,一般不会对个体的生活、学习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抑郁症相对较重,它会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产生明显的干扰和损害。第三,性质不同。抑郁情绪没有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抑郁症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我们在门诊上,会经常看到医生作出“抑郁状态”的诊断,抑郁状态一般等同于“抑郁症”。
针对这些情况,家长可以用下面三种方法来帮孩子调节他们的抑郁情绪:第一种方法是教孩子学会接纳和表达情绪。首先父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可以通过情绪卡片、绘画、角色扮演或者写心情日记等方式,教孩子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表达情绪。第二是做好开学前的准备。至少提前一周,我们要按照学校的作息规律来调整生物钟;每天40分钟左右的户外活动,可以帮孩子尽快恢复精力状态;每天完成一个小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找回学习状态。第三点是要教孩子学会学习压力的管理技巧。管理学习压力有3个小的技巧:第一是制定计划。和孩子一起来制订学习时间表,按重要度对任务进行排序。第二是分解目标。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各个或者逐个完成,有助于增强信心。第三是劳逸结合。我们建议采用番茄时钟法,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
另外还要提醒家长,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的状况已经达到了抑郁症的程度,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疗机构的帮助。谢谢。
人民网记者
现在关于糖尿病有很多说法,比如“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没问题”“只要把血糖降下来就行了”“一打胰岛素就会上瘾”等等,请问这些说法是否正确?谢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 毕宇芳
谢谢您的提问,这也是糖尿病人群非常关注的问题。这几个观点是不全面或者不准确的。首先我们来说第一个观点,是不是空腹血糖正常就可以了。实际上,空腹血糖代表的是空腹至少8小时的血糖水平。我们知道,人体的血糖在不同状态下是处于变化状态的,所以空腹血糖并不能够完全代表个体所有时间的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稳定性。所以我们对于人体血糖是否能够控制好,是有很多指标来体现的,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其他时间的血糖。其中除了空腹血糖以外,我们比较关注的还有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是指进食以后的血糖变化情况,代表的是机体饮食后对葡萄糖的处理能力。糖化血红蛋白,代表的是过去两到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所以除了空腹血糖之外,还有一系列的指标代表血糖的控制水平或者稳定水平。所以除了空腹血糖之外,大家还要关注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一系列的指标,来管理好血糖。
第二是关于血糖达标的情况,是不是只要血糖管理好就可以了?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我们把血糖的管理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目标是对的,因为血糖是非常核心的控制指标。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指标,无论是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还是糖尿病控制不好之后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的风险因素不仅仅只有血糖,除了血糖以外,还有体重、血压、血脂、肾功能等等一系列可能跟未来糖尿病并发症或者是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指标。所以除了控制血糖以外,一系列与代谢或者是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的指标,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控制。所以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讲,血糖的管理非常重要,另外,除了血糖管理之外,我们需要的是多因素、全方位的共同管理。
关于胰岛素的理解,“胰岛素注射会成瘾”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胰岛素是我们身体里面能够管理和降低血糖的激素,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让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在糖尿病的情况下,机体胰岛细胞功能受损,就会导致分泌或者利用胰岛素出现异常,如果分泌胰岛素不足,就需要外源性的胰岛素来进行补充。胰岛素“上瘾”的说法,实际上是对于胰岛素作用机制的误解,胰岛素的注射是不会上瘾的。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能够在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时候及时使用胰岛素,会让胰岛细胞功能得到尽快的恢复,一部分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注射以后,往往胰岛细胞功能得到恢复,可能会减少胰岛素的使用剂量,甚至停用胰岛素,调整回口服药物的治疗。所以我们建议大家能够科学认识和理解胰岛素,并且在医生指导下,在需要的情况下合理、及时地使用胰岛素的治疗,尽快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
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请问成人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疫苗?谢谢。
山东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 张丽
感谢您的提问。我国成人可以接种的疫苗种类还是很多的,比如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新冠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还有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甲肝疫苗、戊肝疫苗、霍乱疫苗,另外还有预防动物源性传染病的狂犬病疫苗、出血热疫苗和乙脑疫苗等。
这么多疫苗,成人应该怎么选择呢?大体上这些疫苗可以分成三类,一是除了接种禁忌人群以外,均建议接种的疫苗。比如流感疫苗,无论以前流感疫苗免疫史怎样,都建议接种1剂次本流行季流感疫苗;另外建议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新冠疫苗。二是主要推荐重点人群接种的疫苗,不同疫苗重点人群是不一样的。比如建议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学生、部队官兵、餐饮业人员,还有畜牧养殖者以及疫区旅行者等接种戊肝疫苗,建议出血热高流行区的人员接种出血热疫苗。三是特定情形下接种的疫苗。比如被犬、猫等狂犬病宿主动物抓咬伤之后,建议接种狂犬疫苗,另外,根据伤口的情况,以及既往的疫苗接种史来确定是不是需要接种破伤风疫苗。另外,如果是出境旅行,还需要根据入境国家的要求,可能需要接种黄热病疫苗、霍乱疫苗或者是流感疫苗等。
总而言之,成人选择疫苗要综合年龄、健康情况、职业、旅行计划、既往疫苗接种史等因素来判断,具体可以咨询当地的疾控中心或者接种单位。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 谢杨
今天的现场提问到此结束。接下来是“例行健康提示”。
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重视健康体重管理,也有不少热心公益事业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专家,通过门诊、公众号或者是录播直播等方式传播健康管理的一些相关知识。但是,也有一些不良商家或者网络营销号,假借“健康体重管理”兜售减肥“神药”、假药和渠道不明的处方药,有的甚至误导未成年人追求不切实际的减重效果,曲解了健康体重的本意,严重损害了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国家卫生健康委提醒您,健康体重管理最有效、安全的方式就是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大家可以通过“健康中国”的公众号,或者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的官方公众号获取权威信息。经评估需要通过药物或者手术减重的患者,必须遵医嘱、由医疗机构提供相关服务。大家可以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官方网站“服务”栏目来查询全国医疗机构的信息,也可以根据需要到当地医院的减重门诊或者是内分泌科、消化科、营养科、中医科等相关科室进行咨询。
无论何时,医疗质量安全都是底线,生命健康不是儿戏。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媒体朋友。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编辑: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