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们将永远铭记中国人民的伟大情谊”

时间:2025-05-11 03:39:00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和苏联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携手浴血奋战,赢得来之不易的和平,用鲜血凝结成伟大的兄弟情谊。如今,在白俄罗斯,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曾参与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中国人身上。

近年来,白俄罗斯历史学家、新闻记者不断挖掘,努力还原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史实,发现了许多参与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中国人的故事。2021年,《今日白俄罗斯》报揭秘了卫国战争期间活跃在维捷布斯克的一个中国地下组织。2024年7月,白俄罗斯全国电视台(ONT)据此播出专题纪录片《中国的白俄罗斯战线》。《今日白俄罗斯》报副总编辑玛尔塔·奇维伊表示:“白俄罗斯人民将永远铭记中国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伟大情谊。”

置生死于度外的“李普蒂小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沙俄劳动力资源短缺,大量中国侨民涌入。在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成为重要的华人定居点,很多华人在当地做工。十月革命爆发后,一些华工参加了苏联红军,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28年,在维捷布斯克还诞生了白俄罗斯唯一的阿尔科维奇村中国集体农庄。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生活在这座小城的中国侨民加入了反抗德国法西斯的作战行列。

维捷布斯克地区地方志博物馆副主任瓦列里·希沙诺夫介绍,当时在市中心的一家洗衣店里,有一个由华人李普蒂(音)领导的中国地下组织,被称为“李普蒂小组”。1905年,11岁的李普蒂(俄文名字叫安德烈)来到俄国。长大后,他娶了一位当地女孩,育有三个孩子。战争期间,一家人留在被德国法西斯占领的维捷布斯克。李普蒂经常在自己位于市中心的家里召开秘密会议。后来,那座房子被敌人烧毁。

小组的另一名成员是第二代中国侨民楚查林(俄文名字叫瓦西里)。1942年4月,他和中国同胞一起创办了一家洗衣店。通过所洗德军衣物数量及其他线索,中国地下战士们了解到德国部队的动向以及军人的数量,并由联络员将所获情报传递给当地游击队。据记载,三名联络员中还有一位中国女孩米拉。

在这个地下组织尚未引起德军注意的时候,小组成员还曾将获得的燃料及武器交给游击队。1943年9月,该地下组织被盖世太保破坏,李普蒂和楚查林惨遭枪杀,家人也被关进集中营。

当地博物馆收藏有米拉书写的两封信件,以及米拉姐姐伊琳娜的照片。两人均是中国集体农庄主席张旺福(音)的女儿。张旺福一家在战争爆发前不久搬到维捷布斯克,1942年10月,伊琳娜就加入了一个侦察大队,米拉也成为“李普蒂小组”的联络员。1943年3月,敌人当着米拉的面射杀了她的母亲。埋葬母亲后,米拉与哥哥一起加入游击队。胜利来临的那一天,她在一家医院当清洁工。她在信中这样写道:“在那里,我迎来了胜利的一天,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5月9日的欢乐是无法形容的。伤员被抬到街上,大家都哭了。而我,只有17岁……”

驾机参加解放明斯克战役的唐铎将军

唐铎(1904—1983年)出生于湖南益阳,早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25年10月被派往苏联学习,1926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唐铎在苏联学习工作战斗28年,获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红星勋章、苏联卫国战争勋章等多项荣誉。1953年,唐铎和家人回到阔别28年的祖国,他被分配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为中国空军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9年8月,唐铎加入有“莫斯科门户”之称的斯摩棱斯克空军第6旅18飞行大队,担任中尉飞行员。1933年,为庆祝十月革命胜利16周年,莫斯科举行盛大阅兵式,已晋升为上尉的唐铎被推举为长机飞行员、战斗机群排头兵。作为总领航,他驾驶伊尔-5型战机,率100多架战机飞越红场上空,出色完成了任务。

此后,唐铎在苏联担任苏联空军高级军官学校中校主任教官,1944年被任命为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第一空军集团军第74强击团副团长。当年7月3日,解放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战斗打响,交给唐铎的任务是消灭阻碍苏军主攻部队前进的敌坦克集群。他率领三个大队24架伊尔-10强击机,以大纵队跟进的编队队形,大机群超低空出战。

当机群抵达第聂伯河上空时,遭遇德空军8架“梅塞施米特”式歼击机阻击。唐铎指挥机群紧缩队形,严密组织对空火力,击落两架飞机,挫败了敌人的图谋。机群抵达明斯克城郊上空时,唐铎发现敌方坦克群正向己方前沿部队发起猛攻。他立即指挥第二大队在城门以南,第三大队在城门以北,分区域正面展开阵型,攻击敌方坦克。他自己则带领第一大队8架飞机冲向敌人预备队,轮番突击敌方坦克群。这次作战共消灭敌方坦克数十辆,给不可一世的德军坦克部队以沉重打击。

回忆起那段战斗岁月,唐铎总是感慨万分。他说,那时每次作战回来,坐在飞机后座的战斗人员总是有的受伤、有的牺牲。紧急情况下,大家只能将牺牲者抬下去,检修一下飞机,然后换上另一个人,立即起飞投入战斗。

唐铎曾表示,“保卫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打败法西斯德国,就是间接保卫了自己的祖国”。他先后参加了白俄罗斯战役、波罗的海战役和解放东普鲁士战役等,驾驶战机与德军鏖战100余次。他没有受过一次伤,也没有损失过一架飞机,堪称苏德战争中的奇迹。

唐铎将军搏击长空的故事,一直铭记在中白两国人民心中。习近平主席曾高度评价:“中国飞行员唐铎作为苏军空中射击团副团长,鹰击长空,在同法西斯军队的空战中屡建战功。”

被铭记的毛岸英以及中国战士们

在《中国的白俄罗斯战线》中,还呈现了曾被授予苏军中尉军衔、担任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坦克连指导员的毛岸英的在白服役经历。

俄罗斯国立现代历史档案馆一份右上角标注“绝密”字样的档案记录着毛岸英的履历:谢尔盖·永福(毛泽东同志之子),1936年到苏联,少年。1936年至1940年,先后在波里雅诺、伊万诺沃市的国际儿童院生活和学习;1940年11月至1943年5月为列宁格勒恩格斯军事政治学校学员,并以极好成绩顺利毕业;1943年5月至1944年8月为列宁红军军事政治学院学员,毕业于诸兵种合成系;1944年8月至11月,在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服役;1944年12月至今为日丹诺夫信息管理学院第二系学生,学习成绩为“良好”和“优秀”。

俄罗斯历史学者斯韦特兰娜·科尔涅耶娃指出,毛岸英在白服役期间表现出色,曾多次要求参战。在毛岸英的入党转正推荐人苏哈切夫斯基、沃罗诺夫的推荐书上记有这样的文字:“谢尔盖·永福同志待人谦恭有礼,对与德国法西斯入侵者进行战斗的苏联极为关注……”

1942年5月,毛岸英用俄文直接给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我不能看着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蹂躏您的国土,我要替千千万万被杀害的爱好和平的人们报仇。我坚决要求上战场,请您务必批准我的请求!”信后署上了自己的俄文名字昵称“谢廖沙”,同时又注明“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

资料显示,毛岸英曾服役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在结束参与“白俄罗斯战役”后,转战千里继续参加战略反攻,驰骋于欧洲战场,直至攻克纳粹德国首都柏林。除了毛岸英,新中国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的女儿朱敏也曾同白俄罗斯战友共同抗击德国法西斯。

当一个中国人离开祖国,到万里之外的另一个国家与法西斯主义斗争时,究竟是由怎样的动机驱使?是为了用自己的生命争取一个新的、公正的世界。ONT电视台第一副台长德米特里·波奇科夫说:“这些故事不容忽视,我们根本没有权利忘记。”

白俄罗斯方面对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历史的挖掘仍然在继续。奇维伊不久前告诉笔者,通过查证,又找到了一位在白参加过游击队的中国人——列兵雅科夫·阿纳诺夫,1890年出生,无党派,1943年10月18日加入卫国战争游击队。“他与全家(包括三个女儿)一同加入游击队。自加入以来,表现极为出色,纪律严明。参与了热尔特基、柳班(库尔希克附近)驻军的歼灭行动,并多次参与对德国法西斯部队的战斗,表现出勇敢、机智和灵活的战斗素质。”

透过简单的档案材料,一个获得过“一级卫国战争游击队员奖章”的中国游击队员的身影清晰地浮现出来……

(作者:韩显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