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傍晚,夕阳西沉,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洪安镇沸腾起来:从“拉拉渡”渡口到小镇老街,从清水江大桥桥头到古镇景区,古色古香的火锅店招牌沿街排开,游客围坐桌前,在“鸡鸣三省”之地品尝地道重庆火锅。
近3年来,位于重庆、湖南、贵州交界处的“边城”洪安,开了48家重庆火锅店,平均每天接待食客超过5000人次,成为重庆除中心城区和区县城以外,开设火锅店最多的乡镇。
“‘边城’与‘重庆美食’两大IP的叠加,引爆了我们的文旅产业。”洪安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借此契机,打造“重庆火锅第一程”,让游客在渝东南进入重庆的首站,就能品尝到地道重庆美食。
3年开起48家重庆火锅店
“烫鸭肠要‘七下八上’,稍稍有点卷曲,颜色发白或透明,就烫好了。”25日,记者来到开在319国道边的一品府老火锅时,老板杨沫正在教浙江游客烫鸭肠。
杨沫的火锅店在2022年国庆前开业,是洪安镇上第一家重庆火锅店。在此之前,洪安餐饮业主要是本地酸辣汤锅、腌菜鱼汤锅等,消费对象也大多是本地人。
后来,当地加大宣传力度,作为“边城”“渝东南第一门”的洪安,有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承载空间,游客渐渐增多,游览时间也在延长。重庆火锅店如雨后春笋般开起来,到处是牛油与辣椒、花椒混合的醇厚香气,319国道沿线就分布了20多家火锅店,形成“火锅一条街”。
一个边远小镇,为何火锅店扎堆?
“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洪安景区服务中心主任杨琼红介绍。
首先,洪安赶上了重庆文旅快速发展的“天时”。这些年,重庆独特的山水颜值、城市景观、美食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今年上半年,洪安接待游客302万人次,同比增长12.3%。
“很多自驾经洪安到重庆中心城区的游客,都会在这里‘刹一脚’,提前品尝正宗的重庆火锅。”把店开在国道旁的九宫格上品鲜重庆老火锅老板彭浩说。
其次,洪安地处渝湘黔三省交界,具有“地利”之便。这里是沈从文创作《边城》的背景地,国道319贯穿全镇,包茂高速从该镇北部穿过,日均过境车辆超过1万辆次,庞大的客源为产业提供了基础客群。
当地干部群众协力打造火锅产业,则是洪安拥有“人和”的关键。去年洪安新增25家火锅店,镇政府引导其集中开在319国道沿线、老街、景区,形成产业空间上的集聚。
联合湘黔打造“中国麻辣走廊”
火锅生意火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镇上新增了两家冷链仓库,为火锅店配送海产等冻品;推出了3条“火锅+边城游”的精品路线,吸引游客赏美景、品美食;带动洪安及周边乡镇种植蔬菜、养殖鸡鸭牛羊,不少居民选择就地务工。
“利用区位优势和重庆美食IP,我们准备打造‘重庆火锅第一程’。”洪安镇宣传委员刘磊介绍,“第一程”意即让洪安旅游成为游客入渝的首个行程,让洪安的“重庆火锅”进入游客体验重庆美食的首个打卡体验“日程”。
为此,洪安将于9月启动“洪安火锅认证计划”,对48家火锅店实行“统一底料标准、统一特色食材溯源、统一厨师上岗技能”,让游客吃得放心;提升区域协作维度,联合周边口味相近的湖南省花垣县、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申报“中国麻辣走廊”文旅IP,为“一脚踏三省(市)”区域注入新的美食IP;持续举办洪安火锅文化节,吸引更多上下游主体进入,鼓励推出本地特色菜品,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和实惠。
新重庆-重庆日报 罗芸
原标题:3年开48家店 秀山洪安打造“重庆火锅第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