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称,高铁车厢对方便面的食用有相关提醒,
7月19日晚,#12306回应高铁不要食用方面便提醒#冲上热搜第一,引起网友热议。
中国铁路12306官网出行指南中的注意事项指出:由于旅客列车车厢属于封闭空间,为确保旅途环境良好和空气清新,乘车期间请勿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气味浓重的食品。
12306工作人员表示,不含加热包的普通方便面可正常携带上车,但建议乘客在列车上尽量选择味道较小的食物,以免影响其他乘客。
此次事件引发网友热烈讨论,部分网友觉着小题大做,但也有网友表示理解,认为方便面的味道确实比较浓烈。



列车上能够售卖方便面吗?该工作人员表示,高铁通常不售卖方便面,具体以列车现场实际供应为准。若遇到其他乘客食用浓重气味食物并造成影响,旅客可直接向列车工作人员反映,让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协调。
事实上,高铁上的“气味战争”是个“长期议题”。2024年10月,广州的杨先生在社交媒体上抱怨称,一名女子在高铁上食用螺蛳粉,其浓烈的气味影响了其他乘客。他呼吁公众在公共场合应保持文明,考虑到他人的感受。
此前高铁设计师杨国伟解读,高速列车为了隔离车外噪声传入,车厢气密性好,各种气味不易散发出去,只能通过排风口排除。
诚然,方便面冲泡后气味浓郁是客观事实,高铁车厢的密闭性也让气味消散时间更长。但直接以此为由“提醒”避免食用,难免引发不解。长途旅行中,进食是基本需求,方便面以其低廉价格、便捷性和热食特性,成为许多旅客的首选,尤其对预算有限或时间紧迫的乘客而言。若一味强调“禁食”,旅客的实际需求如何满足?
高铁车厢虽然是公共场合,但任何管理措施都不应脱离人的基本需求。更何况,将方便面与榴莲、螺蛳粉这类气味极具刺激性的食物相提并论,难免给人小题大做之感——前者虽有气味,但远不及后者刺鼻。此类提醒易被解读为铁路部门的一种“隐形引导”,旨在推动自家餐饮销售。长期以来,高铁盒饭因价格高企、口味平庸而饱受诟病,尽管近年来有所改进,仍难获旅客青睐。这也让相关规定蒙上“为私利服务”的质疑阴影。
这场“气味战争”的背后,反映的是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难题。在公共空间中,当个人行为难免对他人产生影响时,如何划定界限、维护多数权益,成为高铁管理面临的难题。
面对这碗泡面所引发的治理难题,管理者不妨采取“疏堵结合”的治理策略。
首先,是空间上的“疏导”。将餐车功能进一步优化,明确其作为“气味食品友好区”的定位,并加以引导,不失为一种有效分流。
其次,是技术与产品上的“创新”。铁路部门能否与食品企业合作,开发“低气味版”的旅行方便食品?或者,从车辆设计的源头着手,在下一代高铁列车中,能否通过技术革新,显著提升车厢的通风与空气净化能力?这或许是一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三则是服务理念上的“升级”。高铁餐饮需要彻底摆脱“独家生意”的思维,转向市场化的良性竞争。通过引入更多元的品牌、提供更丰富的品类、建立更透明的定价机制,让物美价廉的餐食成为旅客的自然选择。当旅客能以合理的价格享受到可口的热食时,对方便面的执念自然会减弱,这场“气味战争”也便会从源头上“熄火”。
(大众新闻编辑 金雪 策划 吕原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