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孟春是指农历的几月(立春)

时间:2024-11-15 08:07:31


孟春是中国农历春季的首月,孟春后是仲春、季春。而孟春具体指立春至惊蜇期间这段时间。

中国属于农耕文明的国,在中国古代历法中,有每个月天象和物侯的安排,巜礼记.月令》就是这种专门为农民量身定做的,月令是上古一种文章体裁,按照一个12个月的时令,记述政府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并把它们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

《礼记.月令》描述,孟春正月,就是立春这一天,几个主要星宿在天象中的位置,此时的神明是句芒,此时的动物是有鳞类,此时的声音是角音,音律正当太蔟,此时的数目是八,此时的口味是酸味,此时的气味是膻味,此时的祭祀对象是门户,祭品以脾脏为先。

这个时节,东风化解了寒冷,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鱼上游到冰面下,水獭驱鱼举行鱼祭,鸿雁开始从南方飞回来。

立春前三天天子开始斋戒,表示古代人对这天的重视,到了立春这一天,天子亲自带领三卿、诸侯、大夫往东郊举行迎春之礼。礼完毕回来,乃在朝中赏赐公卿、诸侯、大夫。同时命三公发布恩德命令:褒扬好人好事,周济贫乏困穷,普及于全民;实行褒扬赏赐,要事事做得恰当。乃命太史之官,依据探测天文的方法与技术,从事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工作,务使其运行的位置度数以及轨道没一点差错,务使一切都和往常一样。

这个月,天子要在第一个辛日进行祭祀,祈求丰收。然后选择第一个亥日,天子要亲自载着耒耜农具,放在车右和御者之间,再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自耕耘藉田。天子推耜三下,三公推耜五下,卿、诸侯推耜九下。回来时,天子要在大寝殿举行宴会,三公、九卿、诸侯、大夫都参加,宴会命名为“劳酒”。

这个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互混合,草木便亦开始抽芽。天子乃发布农事的命令,派遣农官住在东郊,把冬天荒废下来的耕地疆界全都修理起来,把小沟及小径重新查明,修理端正。好好地斟酌地形,如高地应种植适宜于高地的作物,低地应种植适宜于低地的作物,还要把各类农作物的培植方法,教给一般农民。农民一定亲自学习掌握。等到田地皆已清理整齐完毕,则预定平均的直线,使农民照这个标准种植而不至于混乱。

这个月里,命令乐正进入国学教授舞蹈,要修订祭祀的典则。命令祭祀山林川泽的牺牲祭品不要用雌的。禁止砍伐树木,不要毁坏鸟巢,不要杀死幼兽、胎兽、刚出生的动物、初飞的小鸟,不要捕杀小兽,不要掏取鸟卵。不要聚集大众,不要建置城郭。要掩埋枯骨腐肉,这些举措也说明古人对环境的保护。

在这个月里,不可以举兵征伐,举兵必遭天殃。不可以发动战争,不可以从我方发起战争,主要表现出不占用农时。

不要改变天道,不要断绝地理,不要混乱人伦纲纪。

若在正月里发布夏天的命令,将有风雨不按时到来,草木早落,国时有惊恐之祸事出现。若发布了秋天的命令,则有大瘟疫、旋风暴雨、藜莠丛生等祸事出现。如果发布了冬天的命令,就有洪水泛滥、霜雪大至、头番的种子无法播下的祸事出现,这些表现出要顺应自然规律。

这些记载足以显示,古代先民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将大自然的时序当成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环,他们观察天象和世间时序的变化联系,重视季节变化和农业发展,注重保护自然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强调农忙时不发生战争…

这些也足够反映了古代先民对天下气候、物候关系的理解。

相关推荐: